哈尔滨慈善总会 
  • 哈尔滨市南岗区嵩山路20号
  • 0451-82629955
  • harbin_charity@sina.com

慈善园地

首页/慈善园地

慈善故事

弃婴获两名盲人抚养14年

2013-03-18
 
  • 获两名盲人抚养14年 曾获薄熙来书信鼓励
       2012年01月08日04:00  
赵光富做完农活背牛草回家 记者 徐元宾 摄赵光富做完农活背牛草回家 记者 徐元宾 摄

赵丽和盲爸爸赵光富(右)、赵光辉(左)在一起  记者 张路桥 摄赵丽和盲爸爸赵光富(右)、赵光辉(左)在一起  记者 张路桥 摄

赵丽帮两位盲爸爸洗衣服  记者 张路桥 摄赵丽帮两位盲爸爸洗衣服  记者 张路桥 摄

市委书记薄熙来给赵丽的亲笔信  记者 张路桥 摄市委书记薄熙来给赵丽的亲笔信  记者 张路桥 摄

  14年前,一个体重不足3斤的女婴被遗弃街头。两位双目失明的男子,以粗糙的双手和深沉的父爱,为她撑起了一片晴空……如今,小女孩已长得婷婷玉立,成绩优异,即将初三毕业。在5000多个日日夜夜里,这个特殊家庭里,无时无刻不在上演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故事……  2011年11月,两个男子中的其中一人——赵光富被评为了第三届重庆市道德模范。

  表姐帮忙捡回遗弃女婴

  赵光富,现年47岁,双目失明。赵光辉,现年41岁,双目失明。兄弟俩生活都不能自理,但对捡回来的女儿赵丽的抚养教育,再苦再累,两人从无怨言。要说这段故事,还得回到14年前。

  那是1997年农历三月十五,一个偶然的机会,赵光富的表姐在合川塔耳门汽车站旁的餐馆门口发现了一个女弃婴。她忽然想起,前不久,她的两个盲人表弟赵光富和赵光辉还委托她帮忙领养一个小孩。因为,这兄弟俩都是盲人,一个33岁和一个27岁,均是光棍。

  据悉,兄弟二人的残疾,是因父母近亲结婚所致。当时,兄弟二人不到10岁时,眼睛就开始模糊,此后他们就远离了光明。发现被遗弃的女婴后,赵光富的表姐想着两个兄弟的不容易,听着被遗弃女婴嘶哑的哭声,她犹豫了一阵后,将女婴抱起,送去了表弟赵光富的家。

  “闻鸡”舂米浆喂女儿

  “丽丽刚到我家,才40多天。”赵光富说,他从未抱过小孩,当抱着表姐送来的娃娃时,他很紧张,也很欣喜,足足抱了三个小时,还不想松手,直到小家伙尿尿,他才交给了母亲换尿片。

  小女孩来到赵家的第一个晚上,赵光辉兴奋得整宿没睡着。而住另一房的赵光富更是沉不住气,每半小时左右就披衣起床,摸到父母房门前低声问,娃儿怎么没有哭声。两兄弟如此紧张,甚至闹笑话,全因他们同时“升级”,当了爸爸。随后,赵光富为女儿取名——赵丽。他的弟弟赵光辉则是丽丽的幺爸。

  当爸爸的兴奋劲没持续几天,现实的困境便向这个困窘的家庭袭来。赵光富的表姐将丽丽送到赵家时,只买了两袋豆奶粉,可很快被吃光。随后,丽丽因为太饿,时常大哭大闹。最后,赵光富兄弟二人听从了母亲的建议,他们摸索着拿出家里舂米用的石臼,开始给女儿舂米浆。

  至今两兄弟都还清楚的记得舂米浆的整个过程。首先将要舂米浆用的米在前一晚淘净泡好,次日鸡叫时分就得起床摸索着舂米。舂完一次后,用布过滤一次,再舂二次、三次,由于看不见,他就以这种笨办法,确保米舂得够细,让丽丽能吃下。因为他们眼睛看不见,做一次米浆得花两三个小时。

  然后,点柴禾熬制米浆。也因为看不见,赵光富无法掌握火候,只有不停地搅动以防止米浆粘锅,或被烧糊。熬好后,他们才加入糖,待米浆自然冷,再用嘴唇试试不烫后,才灌入奶瓶喂给丽丽喝。

  为让孩子吃到新鲜米浆,两兄弟每天是“闻鸡舂米”。

  砖窑打砖挣豆奶粉钱

  米浆虽似奶,毕竟不是奶。听着襁褓中的赵丽时常被饿哭的声音,赵光富和赵光辉两兄弟很是焦急。于是,兄弟二人决定去离家500米左右远的砖窑打砖,给赵丽赚豆奶粉钱。

  这一段经历让赵氏兄弟刻骨铭心。14年后的今天,谈起这段故事,他们依旧唏嘘不已。

  每天,兄弟俩都会赶在鸡叫第三遍前就起床,将前一天的剩饭加水煮成稀饭,夹上一点咸菜,凑合着当早饭。然后,他们得赶紧出门,摸索着到砖厂打砖。

  “打砖,就是俗称的打砖坯。”赵光富回忆说,首先要将挖来的黄泥,用赤脚踩碎并不断加水搅拌。和好砖泥后,将砖泥一捧捧填满砖模,并用力夯实。然后,用钢丝刮平多余砖泥,再翻转砖模,倒出砖坯。

  实际上,一个正常的熟练工,一天可以打出600块砖坯。赵光富、赵光辉兄弟俩,从早上劳作到晚上,每人却只能打出300块砖坯。当时,一块砖坯只有4厘工钱。换而言之,两兄弟挥汗如雨一整天,只能换回1.2元。

  为了能多赚点钱,他们还揽下了运砖坯进窑的活儿。一块成形的砖坯5斤多,他们每次要挑30块,共150斤,挑到300米外的砖窑,然后送下深达6米的窑井。每天,这样沉重而危险的运输,他们要摸索整整50个来回,运砖坯1500块。

  再穷也送女儿上幼儿园

  在两位盲人爸爸的呵护下,赵丽喝着豆奶粉一天天长大。当丽丽5岁时,她很喜欢晃着自己头上的小辫,往附近的幼儿园跑。然后,她趴在栏杆上,眼睛直直地盯着幼儿园小朋友的一举一动,常常是一看就是半天。有时刚被爷爷奶奶找回来,待他们转个身子,她又跑了回去。

  爷爷奶奶将丽丽的举动告诉了赵光富和赵光辉,两位爸爸记在了心里。他们悄悄去幼儿园打听了学费,得知每学期190元后,两位爸爸决定,再穷也要送丽丽上幼儿园。

  于是,5岁的赵丽成为了思居村一些同龄孩子羡慕的对象:她的盲爸爸将她送进了幼儿园!

  家境贫寒的赵氏盲人兄弟的举动,让所有思居村的村民都感到惊讶。因为,在这个村里,舍得像城里人一样送孩子上幼儿园的家庭,屈指可数。

  令村民们惊讶的事远未结束。赵丽6岁时,这对盲爸爸又将她送进了学前班。

  带女儿除夕祭拜“妈妈”

  两个盲人爸爸很了不起,他们用博大的父爱为赵丽撑起了一片快乐成长的天空。在女儿问他们要妈妈时,两个盲爸爸用善意的谎言,来安抚这颗幼小的心。

  据赵光富称,当赵丽一天天长大,他们兄弟二人就开始担忧。他们怕赵丽长大后,问他们要妈妈。为给丽丽一个交代,赵光富的父亲赵文云托人四处打听,只希望能得到有关赵丽亲生父母的消息。然而,他们

 
  • 获两名盲人抚养14年 曾获薄熙来书信鼓励
       2012年01月08日04:00  
赵光富做完农活背牛草回家 记者 徐元宾 摄赵光富做完农活背牛草回家 记者 徐元宾 摄

赵丽和盲爸爸赵光富(右)、赵光辉(左)在一起  记者 张路桥 摄赵丽和盲爸爸赵光富(右)、赵光辉(左)在一起  记者 张路桥 摄

赵丽帮两位盲爸爸洗衣服  记者 张路桥 摄赵丽帮两位盲爸爸洗衣服  记者 张路桥 摄

市委书记薄熙来给赵丽的亲笔信  记者 张路桥 摄市委书记薄熙来给赵丽的亲笔信  记者 张路桥 摄

  14年前,一个体重不足3斤的女婴被遗弃街头。两位双目失明的男子,以粗糙的双手和深沉的父爱,为她撑起了一片晴空……如今,小女孩已长得婷婷玉立,成绩优异,即将初三毕业。在5000多个日日夜夜里,这个特殊家庭里,无时无刻不在上演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故事……  2011年11月,两个男子中的其中一人——赵光富被评为了第三届重庆市道德模范。

  表姐帮忙捡回遗弃女婴

  赵光富,现年47岁,双目失明。赵光辉,现年41岁,双目失明。兄弟俩生活都不能自理,但对捡回来的女儿赵丽的抚养教育,再苦再累,两人从无怨言。要说这段故事,还得回到14年前。

  那是1997年农历三月十五,一个偶然的机会,赵光富的表姐在合川塔耳门汽车站旁的餐馆门口发现了一个女弃婴。她忽然想起,前不久,她的两个盲人表弟赵光富和赵光辉还委托她帮忙领养一个小孩。因为,这兄弟俩都是盲人,一个33岁和一个27岁,均是光棍。

  据悉,兄弟二人的残疾,是因父母近亲结婚所致。当时,兄弟二人不到10岁时,眼睛就开始模糊,此后他们就远离了光明。发现被遗弃的女婴后,赵光富的表姐想着两个兄弟的不容易,听着被遗弃女婴嘶哑的哭声,她犹豫了一阵后,将女婴抱起,送去了表弟赵光富的家。

  “闻鸡”舂米浆喂女儿

  “丽丽刚到我家,才40多天。”赵光富说,他从未抱过小孩,当抱着表姐送来的娃娃时,他很紧张,也很欣喜,足足抱了三个小时,还不想松手,直到小家伙尿尿,他才交给了母亲换尿片。

  小女孩来到赵家的第一个晚上,赵光辉兴奋得整宿没睡着。而住另一房的赵光富更是沉不住气,每半小时左右就披衣起床,摸到父母房门前低声问,娃儿怎么没有哭声。两兄弟如此紧张,甚至闹笑话,全因他们同时“升级”,当了爸爸。随后,赵光富为女儿取名——赵丽。他的弟弟赵光辉则是丽丽的幺爸。

  当爸爸的兴奋劲没持续几天,现实的困境便向这个困窘的家庭袭来。赵光富的表姐将丽丽送到赵家时,只买了两袋豆奶粉,可很快被吃光。随后,丽丽因为太饿,时常大哭大闹。最后,赵光富兄弟二人听从了母亲的建议,他们摸索着拿出家里舂米用的石臼,开始给女儿舂米浆。

  至今两兄弟都还清楚的记得舂米浆的整个过程。首先将要舂米浆用的米在前一晚淘净泡好,次日鸡叫时分就得起床摸索着舂米。舂完一次后,用布过滤一次,再舂二次、三次,由于看不见,他就以这种笨办法,确保米舂得够细,让丽丽能吃下。因为他们眼睛看不见,做一次米浆得花两三个小时。

  然后,点柴禾熬制米浆。也因为看不见,赵光富无法掌握火候,只有不停地搅动以防止米浆粘锅,或被烧糊。熬好后,他们才加入糖,待米浆自然冷,再用嘴唇试试不烫后,才灌入奶瓶喂给丽丽喝。

  为让孩子吃到新鲜米浆,两兄弟每天是“闻鸡舂米”。

  砖窑打砖挣豆奶粉钱

  米浆虽似奶,毕竟不是奶。听着襁褓中的赵丽时常被饿哭的声音,赵光富和赵光辉两兄弟很是焦急。于是,兄弟二人决定去离家500米左右远的砖窑打砖,给赵丽赚豆奶粉钱。

  这一段经历让赵氏兄弟刻骨铭心。14年后的今天,谈起这段故事,他们依旧唏嘘不已。

  每天,兄弟俩都会赶在鸡叫第三遍前就起床,将前一天的剩饭加水煮成稀饭,夹上一点咸菜,凑合着当早饭。然后,他们得赶紧出门,摸索着到砖厂打砖。

  “打砖,就是俗称的打砖坯。”赵光富回忆说,首先要将挖来的黄泥,用赤脚踩碎并不断加水搅拌。和好砖泥后,将砖泥一捧捧填满砖模,并用力夯实。然后,用钢丝刮平多余砖泥,再翻转砖模,倒出砖坯。

  实际上,一个正常的熟练工,一天可以打出600块砖坯。赵光富、赵光辉兄弟俩,从早上劳作到晚上,每人却只能打出300块砖坯。当时,一块砖坯只有4厘工钱。换而言之,两兄弟挥汗如雨一整天,只能换回1.2元。

  为了能多赚点钱,他们还揽下了运砖坯进窑的活儿。一块成形的砖坯5斤多,他们每次要挑30块,共150斤,挑到300米外的砖窑,然后送下深达6米的窑井。每天,这样沉重而危险的运输,他们要摸索整整50个来回,运砖坯1500块。

  再穷也送女儿上幼儿园

  在两位盲人爸爸的呵护下,赵丽喝着豆奶粉一天天长大。当丽丽5岁时,她很喜欢晃着自己头上的小辫,往附近的幼儿园跑。然后,她趴在栏杆上,眼睛直直地盯着幼儿园小朋友的一举一动,常常是一看就是半天。有时刚被爷爷奶奶找回来,待他们转个身子,她又跑了回去。

  爷爷奶奶将丽丽的举动告诉了赵光富和赵光辉,两位爸爸记在了心里。他们悄悄去幼儿园打听了学费,得知每学期190元后,两位爸爸决定,再穷也要送丽丽上幼儿园。

  于是,5岁的赵丽成为了思居村一些同龄孩子羡慕的对象:她的盲爸爸将她送进了幼儿园!

  家境贫寒的赵氏盲人兄弟的举动,让所有思居村的村民都感到惊讶。因为,在这个村里,舍得像城里人一样送孩子上幼儿园的家庭,屈指可数。

  令村民们惊讶的事远未结束。赵丽6岁时,这对盲爸爸又将她送进了学前班。

  带女儿除夕祭拜“妈妈”

  两个盲人爸爸很了不起,他们用博大的父爱为赵丽撑起了一片快乐成长的天空。在女儿问他们要妈妈时,两个盲爸爸用善意的谎言,来安抚这颗幼小的心。

  据赵光富称,当赵丽一天天长大,他们兄弟二人就开始担忧。他们怕赵丽长大后,问他们要妈妈。为给丽丽一个交代,赵光富的父亲赵文云托人四处打听,只希望能得到有关赵丽亲生父母的消息。然而,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