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12日召开的市慈善总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上获悉,该会今年将推出新增孤困儿童救助、农村特困群众医疗救助和农村特困群众季节性救助等慈善项目;关注扶持低保边缘户;发展与国际慈善组织合作,大力引进海外慈善资源,进一步完善向我市孤困儿童捐赠项目,争取开发美国家庭领养中国孤儿项目,积极做好合作建立孤儿学校项目前期筹备工作等多项善举,开拓救助新领域,增强慈善救助力,提高救助新水平,帮助更多特困群体分忧解愁。
市慈善总会第三届理事会自2008年5月9日产生以来,虽然只有10个月时间,但却经历了抗震救灾和目前正在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等考验,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民政局的有力指导下,在众多社会爱心人士及企事业单位的积极支持下,坚持办会宗旨,充分发挥社团组织自身优势,广泛深入宣传动员,大力倡导慈善行为,倾情搭建爱心汇聚平台,创造性开展工作,共募集款物7182 万元,设立冠名慈善基金3项,合计本金6000万元,发放救助款物5910万元;开展救助项目6个,扶危解难,雪中送炭,使困难群体获得有效救助,促进了民生改善与社会和谐进步。
市慈善总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提出,在当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下,要振奋精神,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争取新形势下的慈善工作有一个新发展。在继续推进、完善助学、助医、助老项目的同时,将新设立孤困儿童救助、农村特困群众医疗救助和农村特困群众季节性救助等项目;在做好低保对象救助同时,要特别关注低保边缘户的实际困难,争取给他们更多帮扶照顾;在引进海外慈善资源中,进一步做好美国希望基金会向我市孤困儿童捐赠项目,争取新开发美国家庭领养中国孤儿项目,积极做好合作建立孤儿学校项目前期筹备工作,让更多孤困儿童感受跨国大爱温暖。
会议还提出,要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开展组织 “一日捐”活动;要创新方式,方便群众,坚持开展日常捐赠活动;要积极倡导有实力有爱心的企事业单位,设立建冠名慈善基金,为增强救助能力凝聚更多社会资源。要加强舆论引导,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广泛传播慈善理念、慈善文化、慈善精神,大力培育扶贫济困、团结互助、真情奉献的人际新风。要与新闻媒体合作,在搞好慈善捐赠活动报道同时,推出定期慈善文化专栏专题,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要抓紧完善哈尔滨市慈善总会网站,各区、县(市)慈善分会、理事单位和志愿者工作站都将通过注册的方式在该网站拥有子网站,使之成为我市慈善事业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的平台,让慈善走进人们的心田,走进人们的生活。
会议强调,公信力是慈善组织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各项工作要始终贯穿提高公信力这一主线,对开展捐赠活动、实施救助项目、确定救助对象和款物收支账目等都要从严要求,规范管理,透明运作,让收入支出的每一笔善款都公开、合理,给捐赠人、受赠人和社会一个清楚交代。进一步强化监督机制,除通过媒体发布信息外,还要在哈尔滨慈善网开辟网友咨询专栏、开通会长热线电话、接待来访等,增强参与性、互动性,更直接地解答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更便捷地交流情况信息,全力打造阳光慈善。(牟寿臣 )